400-212-8958

乐竞体育登录小学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北京中小学“八条”全文公布2025-02-17 11:50:11

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体育局关于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》的通知

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精神,把握好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、人民属性、战略属性,深刻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,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意义,加快补齐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短板,市教委会同市体育局研究制定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》,现印发给你们。请各区教委会同区体育局结合实际,加强组织管理,强化责任落实,做好统筹协调和条件保障,确保各项措施在中小学落实见效。

乐竞体育登录小学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北京中小学“八条”全文公布(图1)

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)》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入挖掘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,加快补齐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短板,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健全人格、锤炼意志,制定如下措施。

  一、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。实施学生强健体质计划,发挥体育在促进学生德育、智育、美育、劳育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,强化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刚性要求,突出体育在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中的重要作用。强化体育课程思政教育,深度挖掘体育课的育人价值。

  积极构建以运动、卫生、心理、营养为一体的“大健康”教育格局,将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全员、全方位、全过程育人体系。坚持五育融合、家校社协同、校内外一体化推进的健康教育机制。

  加强健康学校建设,联合家庭、社会、社区和媒体,每学期举办至少一次健康知识讲座和科普活动,提高学生、家长的健康意识,营造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健康教育氛围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全面发展。

  二、打造效果显著的体育课。严格落实体育课时要求,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,高中每周3—5节体育课,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大单元教学、初中男女生分班教学和高中模块化教学,积极推进“体育选项走班制”教学试点。

  小学、初中要将“三大球”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,高中要开设“三大球”模块教学。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活动,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应将冰雪内容列入体育课开展教学,支持建设市级冰雪项目高水平学生社团。

  学校每学期要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,明确开设项目、教学内容、课时分配、教学效果等内容,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。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,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10分钟体能练习。切实做好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监测,杜绝“说教课”和“不出汗”的体育课,防止教学内容碎片化、随意性。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,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,杜绝“阴阳课表”。

  各区要建立优秀体育课例征集与分享机制,每年组织不少于一次的优秀体育课例展示交流活动。

  三、丰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。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,其中至少要有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体育锻炼,促进学生肌肉力量、骨骼强健和心肺功能的发展。推广体质强健计划,组织开展教师、学生全员参与的跑步活动,针对不同场地条件、不同年级,制定不同的跑步距离,建议:小学1—2年级每次200—500米,3—4年级600—800米,5—6年级800—1000米,初中1500米以上,高中2000米以上。学校每年要组织全员参加的冬季长跑或春季接力跑活动。

  要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,组织学生开展球类、跳绳、踢毽、跳皮筋、拔河、跳竹竿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飞盘等新兴运动不少于10个项目轮换活动。义务教育学校要落实大、小课间时长要求,督促学生走出教室、走向户外,探索具有本校特色和适合学生活动的项目。

  四、大力开展学生班级联赛。学校每学期要以班级为单位,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班级联赛,小学每班不少于5场,初中不少于4场,高中不少于3场。比赛项目由各校根据区域特色、学校传统、场地条件、季节气候等条件设计安排,其中,至少组织1场“三大球”班级赛。校园足球、篮球、排球特色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应“三大球”班级联赛,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场。

  班级联赛要体现对抗性,突出全员参与和全过程参与,鼓励师生共同参赛,提升比赛的观赏性和趣味性。学校或集团校每年春季、秋季应分别举办1次全员参与的体育节和运动会。

  优化市级小会的办赛形式,将全市集中举办调整为同一时段由各学校分散举办。

  五、科学精准提升学生体质。加强市、区、校三级学生体测数据和体检数据的整合、分析与比对功能,通过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,建立学生线上“健康师”辅助机制,帮助家长动态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,引导家校合作科学指导学生有效开展体育锻炼。

  学校要针对体测成绩良好以下的学生,精准区分学生类型,科学设计锻炼方案,实行体育教师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包干到人“一生一案”地锻炼促进机制,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。

  各区要针对本区体质健康统测排名后1/3的学校,精准实施帮扶计划,因地制宜制定改进和提升方案。针对体质健康测试中的薄弱项目,实行弱项强健行动,强化上肢力量提升。各区要指导学校落实相关要求,小学、初中要在2025年底前配齐单杠等体育设施。

  为有效提升学生上肢力量,结合本市学生实际情况,制定不同年级锻炼标准,请参照执行。

  六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。提升全体教师的体育综合素养,引导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学校体育工作,形成全员体育的良好氛围。学校要选优配齐体育教师,编制不足的学校可聘用“银龄”教师和编外兼职体育教师(包括教练员、退役运动员)。深化“区聘校用”改革,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,加强区域内、集团内体育教师统筹使用和精准流动。

  实施体育教师培训提升计划,到2027年底,各区要对体育教师轮训一遍。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,将体育教师承担的体育课间活动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、体育家庭作业、课余训练、体育竞赛、课后服务等工作统筹计入教师工作量。

  发挥专家资源优势,成立北京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。有条件的区和学校要建立体育名师工作室。支持小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经过培训后,参与低年级学生体育教学和活动。

  七、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机制。推进体教融合,发挥体育部门在体育科研、竞赛组织、场馆使用、运动员和教练员选派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和资源,支持中小学体育发展。探索建立体校与中小学结对发展的创新模式,原则上市级体校与不少于2所学校结对,乐竞体育下载区体校与不少于5所学校结对,体校副校长兼任结对学校副校长。

  区体育部门要根据学校需求,安排体校教练员、优秀退役运动员等,每周指导学生开展至少1次专项训练,并对体育教师进行专门辅导,每年举办至少一期“三大球”、田径、游泳等项目体育教师运动训练培训班。各区每年组织不少于10场“冠军进校园”活动。

  鼓励学校周边有条件的社会体育场馆设施对学校免费开放,服务学校开展运动会、体育考试等活动,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。支持学校与社区、公园、高校等社会体育场馆签订协议建立共享机制。

  八、完善评价机制,加强督导检查。完善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,进一步突出学生实际获得,将体质提升、技能增强、运动参与、习惯养成等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。充分发挥督导评价的“指挥棒”作用,将本措施中各项要求,纳入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和中小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。各区督导部门适时开展对区内学校的体育专项督导,督促指导学校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。各学校要落实主体责任,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。

  各区教委、区体育局要加强管理,定期检查学校、体校落实相关措施情况,对工作推进缓慢、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和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学校,要建立检查结果反馈机制,确保各项措施如期落实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