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-756-1998

打造能出汗的体乐竞体育app育课北京发布中小学“体育八条”2025-02-17 11:48:01

  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,学校每年要组织全员参加冬季长跑或春季接力跑活动,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逐步增加学生单杠悬垂支撑和斜身引体项目……

  2月17日,北京百万中小学生正式进入春季新学期。开学首日,一份“健康大礼包”已就位。

  当天,北京市教委、市体育局联合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“体育八条”)正式公布,将通过打造“能出汗的体育课”、大力开展学生“班级赛”、精准提升学生体质等八条举措,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,构建以运动、卫生、心理、营养为一体的“大健康”教育格局,将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全员、全方位、全过程育人体系。

  ,北京市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,高中每周3 - 5节体育课,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。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10分钟体能练习。

  ,防止教学内容碎片化、随意性。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,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,杜绝“阴阳课表”。

  除了进一步强调学校体育课时要求外,“体育八条”在体育课的内容上提出了新要求,

  包括小学、初中要将“三大球”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,高中要开设“三大球”模块教学

  “体育八条”还要求学校进行课内、课间、课后服务一体化设计,需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,组织学生开展球类、跳绳、踢毽、跳皮筋等不少于10个项目的轮换活动,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。

  ,并针对不同场地条件、不同年级、不同季节,制定不同的跑步距离。明确学校每年要组织全员参加冬季长跑或春季接力跑活动。

  近年来,北京市引导学校广泛开展体育班级赛行动,建立了市、区、校、班四级校园体育联赛机制。此次“体育八条”的一大亮点,就是

  “体育八条”指出学校每学期要以班级为单位,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班级联赛,小学每班不少于5场,初中不少于4场,高中不少于3场,比赛项目可由学校因地制宜设计安排。校园足球、篮球、排球特色学校则组织学生开展相应“三大球”班级联赛,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场。

  据悉,2024年下半年北京市教委已印发“班级赛”管理办法,每所学校均提供了专项经费支持。春季新学期,北京各中小学将按照市教委统一要求,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,组织学生开展班级赛,真正做到“班班有比赛、人人都参与”,提高班级赛的覆盖面和参与度。

  数据显示,近年来北京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现持续改善的趋势。“体育八条”指出,北京将整合学生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和体检数据进行分析、比对,通过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,建立学生线上“健康师”辅助机制,帮助家长动态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,引导家校合作,科学指导学生有效开展体育锻炼。

  针对体质较为薄弱的学校,乐竞体育app即各区体测优良率排名后1/3的学校,区教委将组织专家进行集中会诊,精准制定改进方案,实现整体提升;针对体测优良以下的学生,学校将精准区分学生类型,科学设计锻炼方案,实行“一生一策”师生包干提升;针对体质健康测试中的薄弱项目,例如引体向上,市教委将实行弱项强健行动,强化学生上肢力量提升。

  这些措施将在新学期全面实施,个别学校没有配齐高低单杠的,要求在2025年底之前配齐。

  此外,为提升体育师资质量,北京将实施体育教师培训提升计划,到2027年底,各区要对体育教师轮训一遍。

  同时,“体育八条”还提出,要定期安排体校教练员和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,每周指导学生开展至少1次专项训练,并对体育教师进行专门辅导,每年举办至少一期“三大球”、田径、游泳等项目体育教师运动训练培训班。各区要每年组织不少于10场“冠军进校园”活动。

  ☑ 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大单元教学、初中男女生分班教学和高中模块化教学,

  ☑ 推广体质强健计划,组织开展教师、学生全员参与的跑步活动,针对不同场地条件、不同年级,制定不同的跑步距离,建议:

  。优化市级小会的办赛形式,将全市集中举办调整为,同一时段由各学校分散举办。

  ☑ 学校要针对体测成绩良好以下的学生,精准区分学生类型,科学设计锻炼方案,

  。学校要选优配齐体育教师,编制不足的学校可聘用“银龄”教师和编外兼职体育教师(包括教练员、退役运动员)。

  将体育教师承担的体育课间活动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、体育家庭作业、课余训练、体育竞赛、课后服务等工作统筹计入教师工作量

  ,原则上市级体校与不少于2所学校结对,区体校与不少于5所学校结对,体校副校长同时兼任结对学校副校长。

  ,服务学校开展运动会、体育考试等活动,充分优化体育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。